關鍵字:

教師資料查詢 | 類別:會議論文

# 學年期 單位 教師 名稱
1951 110-1 日文系 曾秋桂 教授 世界をジブンゴト化する日本語翻訳授業デザイン―SDGsとAI技術の融合
1952 109-2 日文系 曾秋桂 教授 創作パターンの「逸脱」から見た『一人称単数』の装置ー村上春樹の意識の、あるいは魂のずっと深い場所に目を向けて
1953 110-1 英文系 包俊傑 助理教授 Solarpunk: Hope In and After the Anthropocene
1954 110-2 管科系 李旭華 副教授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Assistance i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1955 110-2 外交系 莫少白 副教授 EU’s Global Gateway: Playing catch-up with China’s BRI
1956 111-1 資管系 魏世杰 副教授 利用同音字混淆集訓練語言模型之別字訂正
1957 110-1 機械系 陳冠辰 副教授 電動車內藏式永磁馬達之轉矩漣波最佳化
1958 110-1 機械系 陳冠辰 副教授 張口/咬合器創新機構設計
1959 109-1 機械系 陳冠辰 副教授 Visual Components4.1於自主移動式機器人離線編程之應用
1960 109-1 機械系 陳冠辰 副教授 永磁馬達整合齒輪機構研究主題之回顧與展望
1961 109-1 機械系 陳冠辰 副教授 熱熔融沉積金屬3D列印品質最佳化設計
1962 108-1 機械系 陳冠辰 副教授 應用Visual Components4.1 於機械手臂離線編程之轉檔模組開發
1963 110-2 經濟系 林亦珍 教授 Fiscal space and fiscal cyclicality: Evidence from quantile regression
1964 108-1 機械系 陳冠辰 副教授 雙輸入車輪馬達機構與單向離合器整合設計
1965 110-2 風保系 郝充仁 副教授 勞保年金相關財務問題的探討
1966 110-2 化材系 王儀雯 副教授 Interfacial Reactions of Low-Temperature Solder Joints
1967 110-2 建築系 蕭吉甫 助理教授 An Approach of Holographic Technology for the Practical Distance Education
1968 110-2 建築系 蕭吉甫 助理教授 Training a Vision-Based Autonomous Robot From Material Bending Analysis to Deformation Variables Predictions With an XR Approach
1969 110-2 西語系 葉汐帆 副教授 La enseñanza de ser y estar a estudiantes taiwaneses desde una perspectiva cognitivista-contrastiva
1970 109-2 國企系 張俊惠 副教授 社群媒體穿搭KOL影響力之研究
1971 110-2 會計系 陳薇如 副教授 外資持股與董事會特性對首次公開發行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績效之影響
1972 110-2 會計系 陳薇如 副教授 經理人過度自信與 IPO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績效
1973 110-2 中文系 李蕙如 副教授 論明儒黃道周從祀孔廟的歷程及其意義
1974 101-1 歷史系 吳彥儒 助理教授 通漕捍虜:明代宣府鎮的河運與防禦
1975 102-2 歷史系 吳彥儒 助理教授 1843-1913航空氣球在中國的印象與運用:以清代檔案與報刊為中心
1976 110-2 國企系 何怡芳 助理教授 台灣現有行動支付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
1977 110-2 企管系 洪英正 副教授 高績效員工特徵與行為對心理韌性之影響 -以員工協助方案為調節變項
1978 109-2 企管系 洪英正 副教授 The Interac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Cross-Strait Employee Work Performance with the Moderator of P-O Fit
1979 109-2 企管系 洪英正 副教授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Service Value Creation of Pre-need Contract
1980 110-1 公行系 吳 憲 助理教授 制度層面航行安全機制之功能與作用:以我國引水制度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