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1913航空氣球在中國的印象與運用:以清代檔案與報刊為中心
學年 102
學期 2
發表日期 2014-03-29
作品名稱 1843-1913航空氣球在中國的印象與運用:以清代檔案與報刊為中心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著者 吳彥儒
作品所屬單位
出版者
會議名稱 第十屆科學史研討會
會議地點 台北市,台灣
摘要 氣球是讓人類實現翱翔天際的重大發明,它不僅激發人類對航空發展的無限想像,深入市井小民的生活文化之中,更有軍事、氣象、娛樂等高度實用價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魏源的《海國圖志》已載錄西方使用氣球航行的「飛船」,而後《博物新編》、《申報》、《點石齋畫報》、《時報》等報刊陸續報導西方航空氣球的發展。時人從文字敘述中,發起對航空氣球各種用途的想像,其中的技術發展與中西文化衝擊,值得深入探究。在氣球引入中國後,有識之士注意到氣球是中國必須掌握的航空技術,積極投入研發。而後在中法戰爭、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中,西方列強用行動驗證氣球在戰場上的軍事價值,促使清朝政府在天津武備學堂培養氣球技術人才,陸軍部更設立氣球隊與陸軍進行聯合操演。然而,航空氣球在晚清航空發展的歷程中,到底為近代中國帶來多少科技新知與想像?清朝政府又是如何從認識、理解到應用這項航空技能?本文將試以清代檔案與報刊,探查晚清的官方與民間對西方航空氣球認知印象的演變,及對此項航空 技術的學習與發展。
關鍵字 氣球;飛舟;飛球;飛艇;航空史
語言 zh_TW
收錄於
會議性質 國內
校內研討會地點
研討會時間 20140329~20140330
通訊作者
國別 TWN
公開徵稿
出版型式
出處 第一屆科學史研討會論文彙刊
相關連結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123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