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2 |
95-2
|
期刊論文
|
顏崑陽
教授
|
「中文學門」的研究如何撰寫多年期計畫?
|
6601 |
95-2
|
期刊論文
|
侯如綺
副教授
|
《狼》、《鐵漿》、《破曉時分》中的人物與朱西甯之離散情結探析
|
6600 |
95-1
|
會議論文
|
林偉淑
副教授
|
《紅樓夢》抒情寫欲的敘事角度
|
6599 |
95-1
|
期刊論文
|
顏崑陽
教授
|
「後山意識」的結構及其在花蓮地方社會文化發展上的異向作用與調和
|
6598 |
94-2
|
期刊論文
|
蘇敏逸
助理教授
|
「個人」作為「革命歷史」的象徵──論茅盾的《虹》
|
6597 |
94-2
|
期刊論文
|
黃麗卿
副教授
|
《聊齋誌異》狐仙「形變」之意義
|
6596 |
93-1
|
期刊論文
|
侯如綺
副教授
|
老兵小說中的父/子結構分析──以王幼華〈天魁草莽錄〉、苦苓〈父與子〉遠人〈異鄉人〉為例
|
6595 |
93-1
|
期刊論文
|
劉依潔
助理教授
|
《詩經.氓》的神話原型試析
|
6594 |
93-1
|
期刊論文
|
陳慶煌
教授
|
《晚學齋古風選輯》導論
|
6593 |
93-1
|
期刊論文
|
陳慶煌
教授
|
《袖山樓吟草》研究
|
6592 |
92-2
|
期刊論文
|
陳葆文
副教授
|
「聊齋誌異」「狂生」人物析論
|
6591 |
106-2
|
參與學術服務
|
羅雅純
副教授
|
擔任《哲學與文化》論文審查委員
|
6590 |
92-2
|
期刊論文
|
胡衍南
教授
|
「金瓶梅」「世情小說」論
|
6589 |
92-2
|
期刊論文
|
陳仕華
教授
|
《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1949-1999)》評介
|
6588 |
92-2
|
期刊論文
|
胡衍南
教授
|
「金瓶梅」有無「微言大義」之商榷--綜述「金瓶梅」研究的一個觀點
|
6587 |
92-1
|
會議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重構框架──馬華文學、臺灣文學、現代詩史
|
6586 |
92-1
|
會議論文
|
林偉淑
副教授
|
白先勇《台北人》中的生死情欲
|
6585 |
92-1
|
期刊論文
|
胡衍南
教授
|
《金瓶梅》非「淫書」辨
|
6584 |
92-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崛起」中的七字頭後期女詩人——以林婉瑜、林怡翠、楊佳嫻為例
|
6583 |
91-2
|
期刊論文
|
胡衍南
教授
|
「世情小說」大不同--論「續金瓶梅」對原書的悖離
|
6582 |
89-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現代派」的隔代會遇——施蟄存與林燿德
|
6581 |
89-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臺灣現代詩史」的未來
|
6580 |
88-2
|
期刊論文
|
陳廖安
教授
|
《中華續道藏》初輯序例
|
6579 |
88-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文學年鑑」的過去與未來
|
6578 |
88-1
|
期刊論文
|
陳文華
榮譽教授
|
「左拾遺」還是「右拾遺」
|
6577 |
86-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臺灣散文詩美學」再議
|
6576 |
86-2
|
期刊論文
|
傅錫壬
教授
|
「文選」所錄漢賦中的神話特質與解析
|
6575 |
86-2
|
期刊論文
|
陳慶煌
教授
|
《龜山朝唱和集》並序
|
6574 |
86-1
|
期刊論文
|
陳慶煌
教授
|
《友琴齋文詩聯存》序
|
6573 |
86-1
|
期刊論文
|
陳慶煌
教授
|
《紅並樓文存續》校後又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