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61 |
96-2
|
通核中心
|
徐佐銘
副教授
|
烏石港漁業的轉型與生態意識的轉型:歷史、文學與哲學的側寫
|
21962 |
99-1
|
通核中心
|
徐佐銘
副教授
|
重讀《裨海紀遊》:新解台江國家公園
|
21963 |
87-2
|
通識與核心課程
|
曾少千
助理教授
|
穿越美術館之牆-挑戰展覽機制的當代西方藝術
|
21964 |
92-1
|
通核中心
|
徐佐銘
副教授
|
生態學科學知識與喜愛自然的斷裂與連繫
|
21965 |
97-2
|
教心所
|
宋鴻燕
副教授
|
以正向心理學的觀點探討正向情緒與老人休閒活動
|
21966 |
98-1
|
通核中心
|
藍毓華
助理教授
|
開創兩岸教育合作效果最大化之研究
|
21967 |
90-1
|
通核中心
|
李凱恩
助理教授
|
The Epicurean Argument and the Harm of Death
|
21968 |
91-1
|
通核中心
|
李凱恩
助理教授
|
When Does Death Harm Its Victim?
|
21969 |
93-2
|
通核中心
|
李凱恩
助理教授
|
When Is a Person Harmed By His Own Death?
|
21970 |
88-1
|
通核中心
|
李凱恩
助理教授
|
Epicurus and Death
|
21971 |
92-1
|
通核中心
|
李凱恩
助理教授
|
死亡傷害與利益損害理論
|
21972 |
98-2
|
通核中心
|
干詠穎
教授
|
台灣當代作曲家暨其作品研究系列 (一)
|
21973 |
96-2
|
通核中心
|
干詠穎
教授
|
雙簧管的歷史沿革與發展之探討
|
21974 |
92-2
|
公行系
|
陳志瑋
副教授
|
績效獎金與行政領導 : OECD國家對台灣的啟發
|
21975 |
96-2
|
公行系
|
黃一峯
副教授
|
績效評核與獎酬聯結之研究:中基層公務員實證調查
|
21976 |
82-1
|
公行系
|
羅清俊
副教授
|
檢視分配理論
|
21977 |
91-1
|
公行系
|
李仲彬
副教授
|
選舉地緣資料庫—以南台灣八縣市為起點
|
21978 |
97-1
|
公行系
|
劉淑惠
助理教授
|
擔任評論人--立法院反映民意嗎?台灣民主鞏固過程立法委員問政議題觀察
|
21979 |
85-1
|
公行系
|
呂育誠
副教授
|
論地方政府在台灣施行的成效
|
21980 |
96-2
|
公行系
|
劉如慧
助理教授
|
歐洲法對德國行政法之影響
|
21981 |
98-1
|
公行系
|
黃琛瑜
副教授
|
歐洲化與英國文官改革
|
21982 |
98-1
|
公行系
|
李仲彬
副教授
|
數位落差與民主落差的交互為用:探討網路連署機制對公民參與所產生的影響
|
21983 |
99-1
|
公行系
|
張人傑
講師
|
管線政治與戰略轉型
|
21984 |
99-1
|
公行系
|
李仲彬
副教授
|
審議式民主在實務的定位與價值:從公民會議的經驗分析
|
21985 |
96-2
|
公行系
|
李仲彬
副教授
|
電子化政府與政府信任:台灣的個案分析
|
21986 |
97-1
|
公行系
|
劉淑惠
助理教授
|
電子化政府造福誰?資訊政治學的初探
|
21987 |
97-1
|
公行系
|
劉淑惠
助理教授
|
電子化政府造服誰?--資訊政治學的初探
|
21988 |
94-1
|
公行系
|
李仲彬
副教授
|
資訊科技對審議式民主之影響:線上與實體公民會議比較分析
|
21989 |
93-1
|
公行系
|
張人傑
講師
|
族群國家關係的轉化
|
21990 |
95-1
|
公行系
|
李仲彬
副教授
|
推動電子化政府可以改善公眾接觸嗎?台灣個案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