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教師資料查詢 | 教師:顏崑陽

# 學年期 類別 標題
121 95-2 期刊論文 「中文學門」的研究如何撰寫多年期計畫?
122 102-1 研發處: 研究計畫 (國科會) 「詩比興」的言語倫理功能及效用
123 75-2 期刊論文 從莊子「魚樂」論道家「物我合一」的藝術境界及其所關涉諸問題(上)
124 75-2 期刊論文 從莊子「魚樂」論道家「物我合一」的藝術境界及其所關涉的諸問題
125 90-1 期刊論文 可以期待的勝事
126 101-1 研究獎勵 宋代「詩詞辨體」之論述衝突所顯示詞體構成的社會文化性流變現象
127 101-1 研究獎勵 中國古代原生性「源流文學史觀」詮釋模型之重構初論
128 74-2 期刊論文 從飲酒論陶淵明的生命境界
129 72-2 期刊論文 無所為而藝術:論莊子藝術精神之無目的性
130 98-1 期刊論文 從應感、喻志、緣情、玄思、遊觀到興會--論中國古典詩歌所開顯「人與自然關係」的歷程及其模態
131 93-1 期刊論文 再哀大學以及一些期待與建議--當前高教學術評鑑的病癥與解咒的可能
132 97-1 會議論文 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的文化原料性、不定式文本再製與價值兌換
133 97-2 會議論文 文學創作在文體規範下的經緯結構歷程關係
134 100-2 期刊論文 當代「中國古典詩學研究」的反思及其轉向
135 101-1 專書 蘇辛詞選釋
136 93-1 會議論文 論文類體裁的「藝術性向」與「社會性向」及其「雙向成體」的關係
137 86-2 期刊論文 從「言意位差」論先秦至六朝「興」義的演變
138 95-1 期刊論文 「後山意識」的結構及其在花蓮地方社會文化發展上的異向作用與調和
139 96-2 期刊論文 用詩,是一種社會文化行為模式--建構「中國詩用學」初論
140 88-2 會議論文 論宋代「以詩為詞」現象及其在中國文學史論上的意義
141 96-2 會議論文 從應感、喻志、緣情、遊觀到興會:論中國古典詩歌所開顯「人與自然關係」的歷程及其模態
142 95-1 會議論文 「後山意識」的結構及其在花蓮地方社會文化發展上的異向作用與調和
143 82-1 會議論文 漢代「楚辭學」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意義
144 91-1 會議論文 從<詩大序>論儒系詩學的「體用」觀---建構「中國詩用學」三論
145 76-1 會議論文 論文心雕龍「辯證性的文體觀念架構」
146 81-1 會議論文 文心雕龍「比興」觀念析論
147 90-1 會議論文 論先秦「詩社會文化行為」所展現的「詮釋範型」意義---建構「中國詩用學」二論
148 84-1 會議論文 論詩歌文化中的「託喻」觀念---以《文心雕龍.比興篇》為討論起點
149 75-1 會議論文 從莊子「魚樂」論道家「物我合一」的藝術境界及其所關涉諸問題
150 79-1 會議論文 論先秦儒家美學的中心觀念與衍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