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 |
103-1
|
參與學術服務
|
台北復興廣播電台專訪:現階段兩岸文藝交流概況及其特點
|
572 |
103-1
|
參與學術服務
|
淡江大學中文系研究所碩/博班學生論文發表會特約討論人
|
573 |
103-1
|
參與學術服務
|
第31屆淡江大學五虎崗文學獎主辦人
|
574 |
103-1
|
期刊學報編審
|
淡江中文系《問學集》審稿委員
|
575 |
103-1
|
參與學術服務
|
103學年度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研究所秋季論文發表會討論人
|
576 |
103-1
|
專書單篇
|
人在「中途」:讀張楚《長髮》
|
577 |
101-1
|
一般案研究計畫 (不經研發處)
|
大陸改革開放後文學批評的思想實踐與本土美學視野(1980-2011)
|
578 |
99-1
|
一般案研究計畫 (不經研發處)
|
中國共產革命、鄉土視野下的底層思想與美學—以陝西作家路遙、陳忠實及其長篇小說為核心的考察
|
579 |
97-1
|
一般案研究計畫 (不經研發處)
|
97學年度:國科會博士論文獎 (獎勵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
|
580 |
102-1
|
其他
|
在「人間」
|
581 |
103-1
|
其他
|
關於張楚
|
582 |
103-1
|
會議論文
|
後現代中的復古救贖-汪曾祺、陸文夫、張大春的一種比較
|
583 |
99-1
|
參與學術服務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學科學科評鑑報告撰稿人
|
584 |
103-1
|
參與學術服務
|
淡江大學中文系微光現代詩社指導老師
|
585 |
102-1
|
專書單篇
|
唯情與不潔:台灣解嚴後文青的社運/革命想像與敘事困境-以邱妙津〈寂寞的群眾〉、賴香吟〈翻譯者〉與《其後》為例
|
586 |
103-1
|
赴校外學術交流
|
2014 第一屆全球華文作家論壇
|
587 |
103-1
|
赴校外學術交流
|
2014 冀台兩岸現代文學座談會
|
588 |
103-1
|
期刊學報編審
|
淡江中文學報審稿委員
|
589 |
102-1
|
期刊學報編審
|
淡江中文學報審稿委員
|
590 |
102-2
|
期刊學報編審
|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審稿委員
|
591 |
102-2
|
期刊學報編審
|
淡江大學中文系第20屆「問學集」審稿委員
|
592 |
103-1
|
期刊學報編審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審稿委員
|
593 |
103-1
|
教學計畫表
|
中文進學班一:現代文學及習作 TACXE1A1224 1A
|
594 |
103-1
|
教學計畫表
|
中文三:現代通俗小說概論 TACXB3A3394 1P
|
595 |
103-1
|
教學計畫表
|
中文二:歷代文選及習作(一) TACXB2A0828 1D
|
596 |
103-1
|
赴校外學術交流
|
韓少功《山南水北》繁體中文版新書發表會
|
597 |
103-1
|
會議論文
|
人在「中途」--讀張楚《長髮》
|
598 |
95-2
|
會議論文
|
小我的存在與批判—論陳若曦文革小說的女性書寫
|
599 |
102-1
|
會議論文
|
大陸改革開放後文學批評/實踐中的俄蘇文學接受/視野:以洪子誠、王曉明為個案的解讀
|
600 |
95-2
|
會議論文
|
現實的零餘者—論高曉聲晚期小說的敘事形式與意識轉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