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教師資料查詢 | 教師:黃文倩

# 學年期 類別 標題
601 99-1 學術演講 交大社文所演講:她從那條路上來--談王安憶的母親茹志鵑和她的「右派」作家兄弟們
602 102-2 學術演講 淡江微光現代詩社演講:抒情的安魂者--談俄羅斯詩人阿赫瑪托娃的二三事
603 102-2 期刊論文 在普世與入世間—70年代後夏志清的現代文學批評
604 95-1 會議論文 獻身之道—從知識份子視角論陸文夫小說
605 95-2 會議論文 雙面蕭紅—論《呼蘭河傳》與《馬伯樂》的國民性意識與風格差異
606 101-1 參與學術服務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學科僑苑文學獎計畫主持人
607 100-1 參與學術服務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學科僑苑文學獎計畫主持人
608 102-1 參與學術服務 呂正惠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統籌人
609 101-1 參與學術服務 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班研討會講評人
610 96-1 會議論文 論高曉聲〈不幸〉與契訶夫〈萬尼亞舅舅〉間的互文性及其歷史意義
611 96-2 會議論文 重讀陳若曦的文革小說—以女性體驗與批判意識為考察中心
625 99-1 參與學術服務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學科僑苑文學獎計畫主持人
612 98-1 會議論文 論「雙百」期間(1956-1957)基層知識分子與共產黨政權的矛盾現象----以「探求者」作家群的文學活動與文學實踐為考察中心
613 99-1 會議論文 尋找那些失落的視野:重讀「探求者」高曉聲1985 年後的小說—一個台灣研究者的困惑、思考與解讀
614 99-1 會議論文 論陸遙《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與女性觀
615 99-2 會議論文 生活在他方——重讀高加林與路遙的《人生》
616 100-1 會議論文 重返、鄉土、病的隱喻---陳映真早期小說對魯迅的國民性思考的接受與衍義
617 100-1 會議論文 流動的社會主義、縫隙與作為一種文學動力的陳映真—從陳映真、茹志鵑與王安憶參與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談起
618 100-2 會議論文 不只是「風景」的細節:論駱以軍《遠方》的兩岸底層書寫及其後現代藝術觀的再辯證
619 101-2 會議論文 唯情與不潔:台灣解嚴後文青的社運/革命想像與敘事困境—以邱妙津〈寂寞的群眾〉、賴香吟〈翻譯者〉與《其後》為例
620 102-1 會議論文 唯情與失語:後革命時代理想主義者的主體困境----以邱妙津〈寂寞的群眾〉、賴香吟〈翻譯者〉與《其後》為例
621 102-1 會議論文 莫言在台灣被接受的典律意義
622 102-1 會議論文 重讀董啟章《安卓貞尼—一個不存在的物種進化史》
623 102-2 會議論文 在普世與入世間—70年代後夏志清的現代文學批評
624 102-2 參與學術服務 淡江大學中文系五崗文學獎複審委員
626 101-1 參與學術服務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學科《歷代文選》、《論孟選讀》教材責任編輯
627 102-2 其他 呂正惠的現代文學批評:一種歷史的見證
628 102-1 專題指導 台師大社教系莊舒晴國科會案(NSC 102-2815-C-003 -036-H)
629 100-1 參與學術服務 倪偉《民族想像與國家統制: 1928-1949年國民黨的文藝政策及文學運動》責任編輯
630 101-2 參與學術服務 王曉明《橫站--王曉明選集》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