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85 |
93-1
|
會議論文
|
張雙英
教授
|
入世與創意的交融-二十世紀七○年代台灣新詩的趨向
|
11684 |
91-2
|
會議論文
|
傅錫壬
教授
|
杜甫「觀畫詩」的視覺審美
|
11683 |
91-1
|
會議論文
|
林慶彰
教授
|
吉川幸次郎及其杜甫研究
|
11682 |
93-1
|
會議論文
|
黃復山
教授
|
東漢定型圖讖中的「太一」星考
|
11681 |
91-2
|
會議論文
|
馬銘浩
副教授
|
東坡「以詩為詞」在文學史上的意涵
|
11680 |
91-2
|
會議論文
|
高柏園
教授
|
廿一世紀的人文學
|
11679 |
91-2
|
會議論文
|
盧國屏
教授
|
臺灣地區語言政策的跨世紀省思
|
11678 |
91-2
|
會議論文
|
黃麗卿
副教授
|
由《聊齋誌異》觀「唯情意識」
|
11677 |
88-1
|
會議論文
|
袁保新
教授
|
中國哲學與廿一世紀人類命運的展望
|
11676 |
93-1
|
會議論文
|
張雙英
教授
|
戰後台灣文學界的第一波西方文學思潮―現代主義與新批評
|
11675 |
92-1
|
會議論文
|
呂正惠
教授
|
五○年代的林海音
|
11674 |
88-1
|
會議論文
|
周德良
教授
|
朱子的人物品類論
|
11673 |
89-1
|
會議論文
|
龔鵬程
教授
|
生活儒學的重建:以朱熹禮學為例
|
11672 |
89-1
|
會議論文
|
曾昭旭
教授
|
論現代生活之本質即儒學之本質
|
11671 |
89-1
|
會議論文
|
陳德和
教授
|
儒學對台灣意識的開拓
|
11670 |
89-1
|
會議論文
|
林慶彰
教授
|
就中日儒學的因革論台灣儒學現代化的取向
|
11669 |
94-1
|
會議論文
|
鄭柏彥
助理教授
|
孤獨與衝突—夏曼‧藍波安通過地景所構築的蘭嶼圖像
|
11668 |
90-1
|
會議論文
|
周彥文
教授
|
明清之際叢書與商業機制的對應關係
|
11667 |
90-1
|
會議論文
|
高柏園
教授
|
《朱子語類》的文獻義與哲學義
|
11666 |
90-1
|
會議論文
|
陳仕華
教授
|
類書與輯錄體解題
|
11665 |
90-2
|
會議論文
|
吳哲夫
教授
|
談叢書的出版
|
11664 |
90-2
|
會議論文
|
吳麗雯
助理教授
|
輯錄體方志與類書體例之關係
|
11663 |
89-1
|
會議論文
|
陳慶煌
教授
|
《楚望樓詩》的忠愛之恉
|
11662 |
103-1
|
教學計畫表
|
羅雅純
副教授
|
中文二:歷代文選及習作(一) TACXB2A0828 1C
|
11661 |
85-2
|
會議論文
|
何金蘭
教授
|
《S/Z》:從可讀性走向可寫性 --- 羅蘭‧巴特及其語碼解讀法
|
11660 |
87-1
|
會議論文
|
黃復山
教授
|
《四庫全書》術數類選書意義之探析
|
11659 |
90-1
|
會議論文
|
黃復山
教授
|
《尚書》「宅嵎夷」今古文考釋
|
11658 |
85-2
|
會議論文
|
陳慶煌
教授
|
《楚望樓詩》的忠愛之恉
|
11657 |
91-1
|
會議論文
|
胡衍南
教授
|
「世情小說」寫作的偏離:從《金瓶梅》到《續金瓶梅》的變化
|
11656 |
80-1
|
會議論文
|
林保淳
教授
|
「妒婦」與明清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