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社會孝道文化親子議題的心理劇模式建構-任務分析法的應用
學年 108
學期 2
出版(發表)日期 2020-02-01
作品名稱 華人社會孝道文化親子議題的心理劇模式建構-任務分析法的應用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The construction of a psychodrama model for resolving the filial piety issue in Chinese society-the application of Greenberg's task analysis
著者 張祐誠
單位
出版者
著錄名稱、卷期、頁數
摘要 本研究旨在應用任務分析法,建構華人社會孝道文化親子議題的心理劇工作模式。研究目的以賴念華博士所發展的「華人文化脈絡取向心理劇」,作為理念模式,探討成年人主角與父母間親子關係議題的心理劇演出歷程,以建構實作模式。本研究蒐集了五位來自中國和臺灣的女性主角之親子關係議題心理劇,探討主角在實際表現的「起點」和「終點」行為,整理出心理劇的介入要件和階段任務,並連結華人孝道文化、心理劇等理論,說明實作模式的治療特點。 本研究結果與討論,分成下列四部分: (一)呈現五位主角的心理劇歷程,在親子議題中起點行為有二,包括:(1)壓抑負面情緒與內在需要;(2)規避逃離與自我犧牲的因應方式,與華人孝道文化和社會規範有關;經過心理劇後,其親子議題困境皆出現建設性轉化,終點行為有四,包括:(1)在親子關係中的情緒釋放與情感表達;(2)個人的自主決定權與親子互動界線拿捏;(3)主角對於父母所處生命脈絡的整體理解;以及(4)親子關係的延續發展。 (二)實作模式共發現十七項介入要件,包括:(1)與導演建立合作關係;(2)在團體中感到自在安全;(3)設置與說明孝道困境的場景;(4)跳脫既有視框探索孝道困境的整體脈絡;(5)辨識孝道困境中的僵化模式和定錨因應方式;(6)賦能關係脈絡中的「自我」;(7)設立界線鬆動僵化孝道行為;(8)暖身面對孝道困境衝突場景;(9)挑戰父母權威說出想法感受;(10)宣洩在孝道困境中的壓抑情感;(11)體會孝道困境中父母對子女的深層情感;(12)瞭解父母在其環境脈絡中的心情狀態;(13)暖身準備親子關係的會心對話;(14)體會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期望;(15)展現自發改變的親子互動;(16)核對目標達成與定錨改變;和(17)結束演出回歸團體。反映出的三個治療意義為:(1)實作模式呈現出「暖身至行動」的暖化情緒的細緻步驟;(2)實作模式展現出主角從「自我至人際」的關係理解;以及(3)實作模式清楚說明親子「會心與自發改變」的衝突轉化。 (三)實作模式的改變歷程分為九項階段任務,包括:(1)與團體建立安全共創的合作關係;(2)鬆動「自我對待」中的僵化孝道行為;(3)探索與評估孝道困境的整體脈絡;(4)鬆動「親子互動」中的僵化孝道行為;(5)理解親代在孝道困境中的狀態;(6)在孝道困境中充分宣洩情緒與表達自我;(7)在整體脈絡中與親代會心;(8)親子關係互動的自發改變;和(9)定錨改變回歸團體。此九項任務由前述提及的十七項要件組合,重複出現以達到任務目標。 (四)本實作模式可應用孝道雙元模型,理解五位主角的親子關係議題,分為四點為:(1)以子代的基本心理需求出發,催化演劇動力;(2)突破權威性孝道所產生的僵化關係結構;(3)轉化從「尊尊」至「親親」的親子關係運作原則;(4)定錨社會變遷中的核心情感。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對未來研究和心理劇實務和督導訓練之相關建議。
關鍵字 心理劇;任務分析;孝道;家族主義;華人文化
語言 zh_TW
ISBN
相關連結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121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