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勱與梁漱溟儒家思想意義之比較研究 | |
---|---|
學年 | 103 |
學期 | 1 |
出版(發表)日期 | 2015-01-01 |
作品名稱 | 張君勱與梁漱溟儒家思想意義之比較研究 |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arsun Chang and Liang Shu-ming Confucianism Significance |
著者 | 洪婕寧 |
單位 | |
出版者 | |
著錄名稱、卷期、頁數 | |
摘要 | 梁漱溟先生與張君勱先生同為民國初年的學者、實踐者,兩人皆以儒家思想為根基,面對西方文化的衝擊,試圖開出屬於中國文化的一條路,被譽為當代新儒家開河者。梁氏與張氏做學問的目的,皆是為了實踐與力行,而兩人的實踐方式有所不同:梁氏著重在鄉村建設;張氏投身於政黨與立憲運動中。筆者會選擇梁氏與張氏做為研究對象的原因,是看到此同為當代新儒家外王型之二人,其生長背景與思考模式有著對比性的差異,導致其走入完全不同的結果。並希望能透過此文,讓更多學者能看見此二人之思想精彩之處,尤其是漂流海外的張氏,其儒學思想有資格再獲得更多的重視。 本文的儒家思想意義有兩層面,一是學術層面,指孔子一派的儒家思想,二是文化精神層面,指作為中國文化精神支柱的儒家思想。對於學術的儒家思想比較,欲從梁氏、張氏解讀儒家學術的代表性著作,進入兩人思想。作為文化的儒家思想比較,試以其對文化定義為始端,進入社會、政治、宗教、思想等領域,做多面向的了解。 梁氏與張氏對於文化、社會、政治制度等觀察大同小異,卻做出不同的結論,關鍵就在他們對於儒家思想中的「理性」發展,以及「精神自由」等看法不同:梁氏用人個體的生命成長而言,以身體發展完全,才能走到心的發展,來比附中國文化上「理智」發展不健全,便開始發展「理性」,導致科學、數學、工業技術等發展停滯。「理性早啟」限制了「理智」發展;「理智」停滯亦限制了「理性」的突破,例如凌遲處死等酷刑。張氏不把「理性(情理)發展」與「理智(事理)發展」視為格格不入的事,他強調的是「精神自由」,去除承襲至今的舊文化歷史限制,透過注入西方的新血「精神自由」,發展屬於中國人的新文化;這個新文化,就是指「新儒學的復興」──透過擴展宋明之義理、心性之學,找到屬於中國人的哲學,做為促進此世代中國各方面發展的哲學。 |
關鍵字 | 張君勱;梁漱溟;理性早啟;精神自由;當代新儒家 |
語言 | zh_TW |
ISBN | |
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1188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