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88 |
99-1
|
會議論文
|
黃文倩
副教授
|
論陸遙《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與女性觀
|
11687 |
99-1
|
會議論文
|
黃文倩
副教授
|
尋找那些失落的視野:重讀「探求者」高曉聲1985 年後的小說—一個台灣研究者的困惑、思考與解讀
|
11686 |
98-1
|
會議論文
|
黃文倩
副教授
|
論「雙百」期間(1956-1957)基層知識分子與共產黨政權的矛盾現象----以「探求者」作家群的文學活動與文學實踐為考察中心
|
11685 |
96-2
|
會議論文
|
黃文倩
副教授
|
重讀陳若曦的文革小說—以女性體驗與批判意識為考察中心
|
11684 |
96-1
|
會議論文
|
黃文倩
副教授
|
論高曉聲〈不幸〉與契訶夫〈萬尼亞舅舅〉間的互文性及其歷史意義
|
11683 |
101-1
|
參與學術服務
|
黃文倩
副教授
|
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班研討會講評人
|
11682 |
102-1
|
參與學術服務
|
黃文倩
副教授
|
呂正惠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統籌人
|
11681 |
100-1
|
參與學術服務
|
黃文倩
副教授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學科僑苑文學獎計畫主持人
|
11680 |
101-1
|
參與學術服務
|
黃文倩
副教授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學科僑苑文學獎計畫主持人
|
11679 |
95-2
|
會議論文
|
黃文倩
副教授
|
雙面蕭紅—論《呼蘭河傳》與《馬伯樂》的國民性意識與風格差異
|
11678 |
95-1
|
會議論文
|
黃文倩
副教授
|
獻身之道—從知識份子視角論陸文夫小說
|
11677 |
95-2
|
會議論文
|
楊奕成
助理教授
|
《論語》修養工夫的途徑與實踐
|
11676 |
102-2
|
期刊論文
|
黃文倩
副教授
|
在普世與入世間—70年代後夏志清的現代文學批評
|
11675 |
80-1
|
會議論文
|
林保淳
教授
|
中國古代俠義觀念從游俠、少俠、劍俠到武俠
|
11674 |
82-2
|
會議論文
|
林保淳
教授
|
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三姑六婆」
|
11673 |
102-2
|
期刊學報編審
|
李蕙如
副教授
|
《哲學與文化》月刊論文審查
|
11672 |
102-2
|
學術演講
|
黃文倩
副教授
|
淡江微光現代詩社演講:抒情的安魂者--談俄羅斯詩人阿赫瑪托娃的二三事
|
11671 |
99-1
|
學術演講
|
黃文倩
副教授
|
交大社文所演講:她從那條路上來--談王安憶的母親茹志鵑和她的「右派」作家兄弟們
|
11670 |
95-2
|
會議論文
|
黃文倩
副教授
|
現實的零餘者—論高曉聲晚期小說的敘事形式與意識轉向
|
11669 |
89-1
|
會議論文
|
施淑女
教授
|
台灣社會主義文藝理論的在出發--新生報<橋>副刊的文藝論事(1947-1949)
|
11668 |
102-1
|
會議論文
|
黃文倩
副教授
|
大陸改革開放後文學批評/實踐中的俄蘇文學接受/視野:以洪子誠、王曉明為個案的解讀
|
11667 |
95-2
|
會議論文
|
陳葆文
副教授
|
聊齋誌異「悍妒婦女」類型析論
|
11666 |
87-2
|
會議論文
|
陳大道
副教授
|
詩與情懷--唐詩中隋煬帝與隋帝國之形象
|
11665 |
90-2
|
會議論文
|
崔成宗
榮譽教授
|
有斐君子,其文如玉―張曉風〈玉想〉的遐想
|
11664 |
90-2
|
會議論文
|
范銘如
教授
|
兩岸˙女性˙酒吧裏的願景
|
11663 |
87-1
|
會議論文
|
趙衛民
教授
|
火成岩的額頭―論余光中《與永恆拔河》
|
11662 |
87-2
|
會議論文
|
呂正惠
教授
|
被歷史命運播弄的人們―論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
|
11661 |
87-2
|
會議論文
|
林鶴宜
副教授
|
台灣戲劇現代化的一段序曲―論張曉風《曉風戲劇集》
|
11660 |
87-2
|
會議論文
|
龔鵬程
教授
|
小說的道路―論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
|
11659 |
81-1
|
會議論文
|
馬銘浩
副教授
|
元和詩風新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