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錯碼與糾刪碼
學年 109
學期 2
出版(發表)日期 2021-06-06
作品名稱 糾錯碼與糾刪碼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著者 蔡憶佳
單位
描述
委託單位
摘要 當通訊或資料備份時,需要防止封包遺失或硬碟損毀等意外情況,一般所使用的偵錯碼、奇偶檢 查碼,都只能偵知資料是否完整,而需要對方重新傳遞。而使用「糾錯碼」(error correcting code) 或是「糾刪碼」(erasure coding) 則是在資料有部分損毀時,可以重建原始資料。 用參數 (n, k) 來表示的糾刪碼代表將原始資料分成 n 份片段 (n ≥ 1),而每一份片段大小都是原 始資料的 1/k, (1 ≤ k ≤ n)。原始資料可以在蒐集到 k 個片段後重建出來。換句話說,系統可容許 至多遺失 n − k 個片段,剩下 k 個片段,而依然可重建出原始資料。 糾刪碼容錯的特性,一般認為會比單純以複製資料的方式,在儲存上較省空間,同時也附帶安全 性。不像單純複製資料,取得任意片段,都是原始資料一部分,使用糾刪碼的系統,若只有取得低 於 k 個片段時,是無法重建出任何原始資料。 糾刪碼可被視為是將分成 k 個片段的資料,進行線性轉換,變成 n 個片段的編碼。如以下公式 顯示的計算方式,前方的 n × k 陣列代表編碼陣列。
關鍵字
語言 zh_TW
相關連結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123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