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的心理模式
學年 104
學期 1
發表日期 2015-11-14
作品名稱 人民幣國際化的心理模式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著者 林偉修
作品所屬單位
出版者
會議名稱 2015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民主與治理的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 國立金門大學, 金門, 台灣
摘要 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09年G20高峰會召開之前發表「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一文,認為唯有創造脫離國家主權的國際儲蓄貨幣,才能長期穩定國際貨幣體制。不過,令人玩味的是,這篇文章的後續效應卻是引發一連串關於「人民幣能成為國際貨幣嗎?」的研究。人民幣無疑是國際貨幣候選人之一,但許多相關研究指出,人民幣欲成為國際貨幣最大的難處,就是中國在金融方面的自由化與市場化程度不足。換言之,這些研究認為解除資本管制,將人民幣的利率與匯率市場化,提升人民幣在國際的使用,最終人民幣將可成為國際貨幣。準此,本文所關注的問題是,即便中國採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中國對於自由化與市場化的概念是否與西方國家相同?本文認為,中國承襲其經濟發展的途徑,以北京共識作為中國金融市場自由化的指導原則。但是從政治經濟的角度來說,金融市場自由化的目的是要減少市場上的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北京共識只會加深資訊落差,造成嚴重的時序不一致的問題,這將不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無助於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本文觀察中國人民銀行與國務院對貨幣政策的作為及經濟數據上的變動,用以說明其自由化與成效的落差。
關鍵字 人民幣;國際化;國際貨幣;時序不一致
語言 zh_TW
收錄於
會議性質 國內
校內研討會地點
研討會時間 20151114~20151115
通訊作者
國別 TWN
公開徵稿
出版型式
出處 2015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民主與治理的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
相關連結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1065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