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佛經中的「睡覺」
學年 89
學期 2
發表日期 2001-06-01
作品名稱 論佛經中的「睡覺」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著者 竺家寧
作品所屬單位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出版者
會議名稱 第一屆淡江大學姊妹校漢語文化學學術會議
會議地點 臺北縣, 臺灣
摘要 孫玉文(「睡覺」音義源流研究)曾經論及睡為「睡」,坐寐也。打瞌睡,打盹之意。「寢」才是臥睡。南北朝睡由「打瞌睡」變為「睡覺」。「醒」上古已出現,但《說文》未收。意為「醉除也」。晚唐始取代「覺」的功能。元明「醒」完全取代「覺」。「覺」的「睡醒」一義逐步消失。現代「睡覺」為動賓式。「覺」為名詞。從北宋始「睡覺」指「入眠」(而非醒來)。王力認為「睡覺」與「忘記」屬於對立詞素,後來「覺」義被磨損掉。徐時儀<「睡覺」詞義演變深探>認為「睡覺」是漢語中一個比較特殊的語音現象,現有的詞義演變理論對其詞義形成過程尚不能做出較為確切的解釋。《玄應音義》卷九說:「覺」,寐也。謂眠後覺也。「睡」的本義是「坐著打瞌睡」,《說文、目部》說:「睡,坐寐也。從目,睡」。直至晚唐五代,「睡覺」一直作為詞組,表「睡醒」的意思,尚未凝固成詞。具體使用過程中「覺」漸演變為補充「睡」的語意,成為動補結構,其詞義也漸由實變虛。隨著「覺」表示「睡眠」的名詞和「睡」、「覺」的動量語詞義的產生,至柔明時,「睡覺」這一詞組中的「覺」,表「睡醒」的詞義已大致消失,虛化為構成表示「睡眠」義的並列複音詞的一種語法功能上的補足構詞成份,從而凝固成一個偏義複音詞。「睡覺」由並列結構的詞組演變為動賓結構的複音詞,其詞義既有「組合同化」,又有偏義虛化,這是漢語中的一個有趣的語言現象。根據我們的研究,這個詞產生的時代很早,佛經當中就已經普遍使用。例如:此不善馬,何故默然,飲氣而行,若初去時,如是鳴喚,彼時即應聞其聲響諸人睡覺我今亦應,不見如此大苦惱事,此不善馬,假使箭射穿穴其身,或以杖殺,鷹不合出行向出林。時彼魁膾所執持刀猶如青蓮,而語之言,此刀斬汝,雖有和上何所能為,求哀和上舉聲大哭,我今歸依和上,即從睡覺驚怖禮和上足,願和上解我違和上語言,我本愚痴欲捨佛禁,聽我出家我不抱怨亦不用正。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來若去,視瞻一心屈申俯仰,服僧伽梨執持衣,飲食臥息坐立睡覺,語默入出禪定,亦常一心。本文對佛經中這個詞的詞義和語法功能進行共時的描寫,希望透過這個詞的瞭解,有助於漢語構詞法的研究。
關鍵字 睡覺;詞彙學;佛經;古代漢語;中國語言學;Shui Chueh;Lexicology;Buddhist Sutra;Ancient Chinese Language;Chinese Linguistics
語言 zh_TW
收錄於
會議性質 國際
校內研討會地點 淡江校園
研討會時間 20010601~20010602
通訊作者
國別 TWN
公開徵稿 Y
出版型式 紙本
出處 第一屆淡江大學全球姊妹校漢語文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頁121-135
相關連結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98102 )

機構典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