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全球化對台灣勞動市場的衝擊與因應措施
學年 88
學期 1
發表日期 1999-12-14
作品名稱 經貿全球化對台灣勞動市場的衝擊與因應措施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著者 李秉正
作品所屬單位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
出版者
會議名稱 新世紀經濟發展與人力培育之挑戰
會議地點 高雄, 臺灣
摘要 產經國際化與貿易自由化是當前政府經貿政策之重要目標,而最能夠代表這種政策的具體作法就是我國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行動。配合著世界貿易組織的申請加入,各項產業勢必面臨著必要之調整以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導致的衝擊。結果,在產業調整、因應過程中,產業勞動就業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對我國的勞動市場產生全面性的衝擊。為了了解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對勞動市場所造成的衝擊,本論文引用作者過去在這方面所進行之研究的分析結果(李秉正,1997)來加以說明。在這個研究中採用的經濟實證分析模型為「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CGE Model)。在模型中進行的模擬是遵照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精神對所有國家的關稅稅率進行等比例的調降。也就是說於十年內所有國家的農業部門必須調降關稅36%,而所有的製造業部門則調降38%。模型模擬了四種雙邊關稅調降情境,分別是:固定匯率制度下之長期和短期兩種情形以及浮動匯率制度下之長期和短期兩種情形。模型進行模擬的結果顯示,不同的匯率制度及長短期的差異的確對產業的勞動就業產生不同程度的衝擊。在我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我國的整體經濟與產業界將面臨了一個新的存亡絕續的局面。無法因應外來強烈競爭的國內產業,若不是任由其逐漸萎縮就是可能整體出走。這樣的例子,已經表現在製鞋業、紡織業、成衣製造業、玩具業、腳踏車機車業之轉赴海外投資上。而具有競爭性比較優勢的產業可能會大幅成長。但是整個勞動市場也改變了:在短期內產業間勞動力轉移可能因技能不符或勞工轉業訓練的不足而發生困難,因而產生嚴重的失業,高科技產業在高技能勞動力上亦可能面臨缺工的問題;就長期言,勞動力在產業間的移轉可能較完全,但仍可能存在產業結構調整之結構性失業問題。而世界貿易組織之標準規約制定的新勞動條件和安全衛生措施也提高了廠商生產之直接成本。因應未來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勞動市場造成的衝擊,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為主的政府相關部門已事先擬定各種因應措施,並綜合政府部門專才以及學術界學者的意見,以專案及委辦計畫等方式,對未來新的勞工政策及勞工行政進行規劃。除此以外,若要維持我國經濟的持續成長及發展並降低對我國勞動市場所造成的衝擊,政府可以輔導產業界在以下這些方向努力,包括:(1)以較先進之高效率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提高勞動生產力(Labor Productivity)。(2)更新設備,以較佳生產技術進行國際競爭。拓產出口,創造新的就業機會。(3)引進或自行研發新的科技,以提升產品之品質和產量。(4)以區隔市場、廣告、品牌等成功的行銷策略來開拓市場。(5)投資新興產業,攻占世界市場,並創造新的商機。以上的這些做法都有益於提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並使得我國勞動市場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能夠更有能力因應各式各樣的衝擊。
關鍵字 勞動市場;勞動生產力;因應措施;全球化;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世界貿易組織;Labor Market;Labor Productivity;Coping Strategy;Globalization;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語言 zh_TW
收錄於
會議性質 國內
校內研討會地點
研討會時間 19991214~19991214
通訊作者
國別 TWN
公開徵稿 Y
出版型式 紙本
出處 新世紀經濟發展與人力培育之挑戰論文集,頁1-1a-1-14
相關連結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95512 )

機構典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