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公民為何接受政府創新服務-台北市民e點通的個案研究
學年 98
學期 1
出版(發表)日期 2010-01-01
作品名稱 解釋公民為何接受政府創新服務-台北市民e點通的個案研究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Explaining the Reasons Why Citizens Accept Government Innovation Services- A Case Study of Taipei E-Services on Line
著者 曾冠球
單位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描述 計畫編號:NSC99-2410-H032-039
委託單位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受「新公共管理」或「政府再造」改革運動影響,近三十年來各國政府普遍致力於 公共服務創新,而學者也將電子化政府視為公部門最大創新之一。儘管如此,研究指 出電子化政府失敗率甚高,各國政府在電子化服務提供的投資卻頗為可觀,為了減少 外界質疑,政府有必要針對這類投資進行辯護。遺憾的是,有關電子化政府施為的評 估仍屬於一個不成熟領域,故近年來開始吸引相關學者投入研究;而一般公民屬於電 子化政府服務的重要利害關係人,當有必要納入整體評估範疇;其次,過去以來電子 化政府研究偏重在「供給面分析」,相對忽略「需求面分析」之重要,亦即,儘管政府 部門致力於將傳統服務轉變為數位化服務,但有關服務的可存取性與可使用性等議題 卻較少獲得關注,也許這是導致此等創新服務使用率低落的部分解釋。對此,有學者 開始提倡所謂的「公民導向電子化政府服務」(citizen-centered e-government services) 理 念,以期縮小電子化政府理論宣稱(如服務輸送、民主回應與公民信任)與實務表現 之落差。無疑地,這背後也暗指如何掌握並解釋一般公民的認知、期待與需求,似乎 是刻不容緩之研究議題。 據此而論,本研究的主要論點是,若未能從使用者(一般公民)的角度,探究影響 其接受電子化政府服務的關鍵因素,則公共管理者將難以發展出有效的電子化政府計 畫,更無法為此等資源配置的合理性進行辯護。因此,方法論上本研究選擇「台北市 民e 點通」作為個案,此為當前台灣地方政府提供民眾網路申辦管道中,歷史較久且 發展頗為成熟的網站,故早已吸引一定的使用族群,可以作為本研究分析單位。其次, 在檢閱有關創新接受的理論模型(如本土化理論、社會認知論、創新擴散理論、科技 接受模型、計畫行為理論、理性行動理論,以及科技接受與使用的整合理論等)與相 關經驗研究成果後,本研究將據以修正過去模型缺失,並提出可驗證的分析架構。最 後,本研究將運用「調查研究」與「焦點團體」兩種方法蒐集資料,並透過「結構方 程式模型」的統計分析,檢視既有資料與概念模型的配適度,進以回答「哪些關鍵因 素影響公民接受政府網路服務」的研究問題。
關鍵字 公民導向的電子化政府服務; 政府網路服務; 電子化服務; 創新接受; Citizen-centered e-government services; Government internet services; E-Services; Innovation acceptance
語言 zh_TW
相關連結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54756 )

機構典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