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化爐排放戴奧辛大氣中濃度之時間空間統計分析
學年 93
學期 1
出版(發表)日期 2005-01-01
作品名稱 垃圾焚化爐排放戴奧辛大氣中濃度之時間空間統計分析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Spatial-Tempor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Air Dioxin Concentrations Generated by Incinerators
著者 陳主智; 吳焜裕
單位 淡江大學數學學系
描述 計畫編號:NSC94-2118-M032-010 研究期間:200508~200607 研究經費:617,000
委託單位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PCDD/Fs,一般簡稱戴奧辛,為已知毒性最強化合物之一。美國環保署於1994(US EPA, 1994a, b)所發表之報告指出,PCDD/Fs不僅沒有安全之暴露值,且為對或接近對健康有不良影響 (at or near level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health effects) 之致癌物質。根據1995年美國環保署的評估,環境中以燃燒程序為戴奧辛生成最主要之來源,而在各種不同的燃燒行為中,又以廢棄物焚化爐排放量最大,其中又以都市垃圾焚化爐為主要來源。以1987年之調查資料為例,都市垃圾焚化爐佔所有戴奧辛排放量之65.8%,加上醫療廢棄物焚化爐則達到86.4%。 本研究計畫係根據臺灣現有都市垃圾焚化爐(包括臺北市的北投與木柵垃圾焚化爐;臺中市焚化爐;彰化縣溪州焚化爐)週遭方圓五公里內大氣沉降之戴奧辛濃度環境監測數據,建立可行的時間空間統計模型,用以評估垃圾焚化爐所排放戴奧辛對都會地區居民健康危害的風險。首先針對不同地區採樣點所得的沉降測量值建立與垃圾焚化爐的距離與風向相關的統計模式,以及不同時間點蒐集數據隨時間的動態變化,進而利用克理金(kriging)方式估計未採樣點的濃度,以估計垃圾焚化爐附近居民常年經由呼吸管道所承受戴奧辛的劑量與健康風險。另外,環境研究學者結合排放、氣象、地形與污染物物化性質,以ISCST3擴散模式估計濃度與沈降量之空間分佈,與實測數據不盡相符,但理論上具有其物理意義,可作為貝氏統計量之先驗法則,本研究亦將結合ISCST3擴散模式的物理特性,代入貝氏最大.(Bayesian maximum entropy, BME, Christakos, 2000)估計式推估擴散模式參數,以及估計未採樣點的濃度,並與單純由統計kriging方式所得結果作比較。由於戴奧辛進入人體途徑主要為經由飲食攝入,而戴奧辛在自然環境分佈尚包括土壤、地面作物、河流海洋、畜牧養殖等其它生物體,因此大氣沉降僅佔其中一部份。作為各種介質的一環,本研究亦為後續環境風險評估中更複雜的多介質模式(multimedia model)的先趨研究。此外,垃圾焚化爐所產生的若干重金屬污染監測數據亦為本研究分析重點之一。
關鍵字 克理金;貝氏最大.;多介質模式;環境風險評估;擴散模式;重金屬污染
語言
相關連結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5846 )

機構典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