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論荀子理論思想及其儒學性格 | |
---|---|
學年 | 95 |
學期 | 1 |
出版(發表)日期 | 2007-01-01 |
作品名稱 | 從「心」論荀子理論思想及其儒學性格 |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 A Discussion of the Theory and Confucianism Character of Xunzi on 「Xin」 (I) |
著者 | 周德良 |
單位 |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
描述 | 計畫編號:NSC96-2411-H032-004 研究期間:200708~200807 研究經費:237,000 |
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摘要 | 荀子學說的歷史評價,每況愈下。在《史記》中猶與孟子合併一傳,至唐代韓愈評荀子「性惡」之說為「大醇小疵」,宋時因孟子學說流行,尊《孟子》為經,「尊孟則不得不抑荀,遂詆其言為異端之說,擯其學於道統之外」;時至今日,凡論「荀子之學不可不予以疏導而貫之於孔孟」,荀子學說違悖儒學大義,儼然淪為儒家之「歧出」者。 本研究計畫宗旨:從「心」論荀子之理論思想及其儒家性格,乃是透過荀子對「心」之雙重詮解──「心」不僅是對應外在客觀事物之感官認知,而且是具有是非價值判斷之自覺主體;以此端正「性惡」學說在荀子思想體系中之意義與作用,確立荀子學說之主體性,進而建構荀子學說理論體系。 本研究論述分三層次:首先,荀子論「心」、「性」兩詞之意涵在荀子思想中之義意與相互關係,分析「心」之雙重作用與意義,進而論述荀子之捨「性」取「心」,以「心」論道,以道歸聖人,聖人制禮義之究意了義,展現荀子「禮出於心,心入於禮」之學術性格。其次,推論孔子對「周文」、「正名」等禮制之態度,以及孔子言仁、義、禮之理論意義,回溯孔子立儒學之本懷;再由荀子「隆禮義」之精神,以回應孔子學說。最後,比較孟、荀兩人對「性」、「心」兩詞之意涵內容及意圖,申論兩者學說之理論義與實踐義;再以孔子學說宗旨為準,評論荀子在孔門儒學中之價值與地位。 |
關鍵字 | 荀子.心.性惡.聖人.禮義.儒家 |
語言 | |
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6597 ) |
SDGS | 優質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