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6 |
84-1
|
研究獎勵
|
陳一新
榮譽教授
|
後冷戰時期美、日、中共關係的調整問題與研究
|
7785 |
80-1
|
研究獎勵
|
郭秋慶
教授
|
經濟利益或信念維繫-----論第三帝國對華外交政策之轉變.
|
7784 |
93-1
|
研究獎勵
|
陳一新
榮譽教授
|
戰略模糊中的美中台新圖像
|
7783 |
76-1
|
研究獎勵
|
陳一新
榮譽教授
|
The Early 1987 Party Split
|
7782 |
96-1
|
研究獎勵
|
卓忠宏
教授
|
西班牙與歐洲聯盟
|
7781 |
95-1
|
研究獎勵
|
卓忠宏
教授
|
歐盟地中海政策
|
7780 |
80-1
|
研究獎勵
|
陳一新
榮譽教授
|
後冷戰時期全球政經新秩序與中華民國應有之作為
|
7779 |
87-1
|
研究獎勵
|
戴萬欽
教授
|
Moscow-Beijing security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ipei after the 1996 Taiwan straits crisis
|
7778 |
97-1
|
研究獎勵
|
陳鴻瑜
教授
|
印度尼西亞史
|
7777 |
97-1
|
研究獎勵
|
林若雩
教授
|
Bilateralism and Multilateralism:Emerging Trend in the Securit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EAN
|
7776 |
81-1
|
研究獎勵
|
陳一新
榮譽教授
|
1. 戰後美國海外危機處理府會關係之變遷與調適
|
7775 |
95-1
|
研究獎勵
|
林若雩
教授
|
The East Asian Alternatives: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Related to AC FTA.
|
7774 |
88-1
|
研究獎勵
|
戴萬欽
教授
|
麥克阿瑟對台灣地位與安全之主張:在韓戰爆發前後。
|
7773 |
97-1
|
研究獎勵
|
戴萬欽
教授
|
Chen Duxiu's Conversion from a Liberal Democrat to a Marxist-Leninist: Motivations and Impact
|
7772 |
96-1
|
研究獎勵
|
郭秋慶
教授
|
歐洲國家的外交與安全政策
|
7771 |
89-1
|
研究獎勵
|
戴萬欽
教授
|
中國由一統到分割:美國杜魯門政府之對策
|
7770 |
82-1
|
研究獎勵
|
陳一新
榮譽教授
|
美國對亞太經濟整合的政策調整
|
7769 |
80-1
|
研究獎勵
|
陳一新
榮譽教授
|
從國際體系、博亦理論與談判學看的兩岸談判
|
7768 |
86-1
|
研究獎勵
|
郭秋慶
教授
|
德國選舉制度與政黨政治
|
7767 |
85-1
|
研究獎勵
|
戴萬欽
教授
|
舊金山和約與中日和約談判:杜魯門政府的利益與角色
|
7766 |
83-1
|
研究獎勵
|
戴萬欽
教授
|
杜魯門政府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中之角色(上下)
|
7765 |
79-1
|
研究獎勵
|
郭秋慶
教授
|
西德綠黨形成的背景探討
|
7764 |
78-1
|
研究獎勵
|
郭秋慶
教授
|
德國威瑪共和議會民主的崩潰-康哲與布拉賀觀點的再探討-
|
7763 |
78-1
|
研究獎勵
|
戴萬欽
教授
|
甘迺迪政府對中蘇共分裂之認知與反應
|
7762 |
80-1
|
研究獎勵
|
郭秋慶
教授
|
德國威理共和議會民主的崩潰–康哲與布拉賀觀點的再探討
|
7761 |
82-1
|
研究獎勵
|
郭秋慶
教授
|
民族或國家:德意志問題的探討
|
7760 |
83-1
|
研究獎勵
|
陳一新
榮譽教授
|
後冷戰時期美國危機處理新模式
|
7759 |
98-1
|
研究獎勵
|
林若雩
教授
|
Triangular Relations among the PRC, ASEAN, and Taiwan
|
7758 |
83-1
|
研究獎勵
|
郭秋慶
教授
|
德國聯邦眾院黨團的運作及其功能
|
7757 |
98-1
|
研究獎勵
|
陳鴻瑜
教授
|
越南近現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