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24 |
103-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文學電影,紀錄想像:對「他們在島嶼寫作Ⅱ」的反思
|
9823 |
103-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怒向玻璃覓小詩:閱讀鄭聿
|
9822 |
103-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進入詩人琉璃色宇宙的N個關鍵字:洛夫篇(原篇名「因為洛夫的緣故:認識詩人的四個關鍵詞」)
|
9821 |
103-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從龜壽鶴齡,到再《創世紀》
|
9820 |
103-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一首詩作業的完成
|
9819 |
102-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然而詩 以及文學跨界
|
9818 |
103-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必須完全忠實:菲華作家施穎洲的翻譯使命
|
9817 |
102-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傳奇已止,研究待續——還林燿德以真實
|
9816 |
102-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世代考
|
9815 |
102-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文學獎的「大植物園主義」
|
9814 |
102-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從中學到大學的現代詩教育
|
9813 |
101-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評論作為一種創作形式
|
9812 |
101-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香港的也斯,台北的灰鴿:一段文學出版因緣
|
9811 |
101-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串連東西,銜接臺外——擺渡人顏元叔的再定位
|
9810 |
101-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文青是怎樣煉成的?:一個六年級「文壯」的回憶
|
9809 |
101-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羅智成:教皇歸來,王者再臨
|
9808 |
101-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詩人批評家楊熾昌與印象式批評
|
9807 |
100-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本予之逝——追憶菲華文壇耆老林忠民
|
9806 |
100-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踰越的愉悅——半世紀來第一本《臺灣跨界詩歌選》
|
9805 |
100-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一群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台大現代詩社與七○年代的羅智成
|
9804 |
101-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數位時代:新詩評論的全新挑戰
|
9803 |
100-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詩的盛世:2011台灣詩集出版觀察
|
9802 |
100-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兩岸四地需要詩學交流,也需要詩學交鋒
|
9801 |
100-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出版業不能說的秘密
|
9800 |
99-1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集會結社之必要:台灣戰後大學詩社/詩刊群相
|
9799 |
98-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菲律賓華文學校的四大病灶
|
9798 |
104-1
|
出席學術性會議
|
李蕙如
副教授
|
第七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
|
9797 |
104-1
|
會議論文
|
李蕙如
副教授
|
從「任重而道遠」看朱子門人的仕隱問題
|
9796 |
97-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在臺灣閱讀菲華,讓菲華看見臺灣
|
9795 |
96-2
|
期刊論文
|
楊宗翰
副教授
|
殊途不必同歸——與古遠清談臺灣新詩史的書寫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