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18 |
92-2
|
會議論文
|
陳大道
副教授
|
林海音純文學跫聲初探
|
| 17517 |
90-2
|
會議論文
|
陳大道
副教授
|
頹廢唯美不同調 ─ 西川滿與連雅堂
|
| 17516 |
96-1
|
會議論文
|
陳大道
副教授
|
藝術性、現代性與生活寫實:試析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創作背景〉
|
| 17515 |
93-1
|
會議論文
|
周德良
教授
|
論《白虎通》之人倫秩序與陰陽五行之關係─以「三綱六紀」為中心之討論
|
| 17514 |
89-2
|
會議論文
|
黃復山
教授
|
乾嘉時期讖緯學探論
|
| 17513 |
87-1
|
會議論文
|
黃復山
教授
|
《白虎通》引讖說原舛論略
|
| 17512 |
93-2
|
會議論文
|
胡衍南
教授
|
論《醒世姻緣傳》
|
| 17511 |
90-1
|
會議論文
|
曾守正
副教授
|
戰國時期「詩言志」的雙重觀念 - 以荀子「詩」的經典化與個人化為研究進路
|
| 17510 |
90-1
|
會議論文
|
曾守正
副教授
|
中國「詩言志」與「詩緣情」的文學思想 : 以漢代詩歌為考察對象
|
| 17509 |
86-1
|
會議論文
|
范銘如
教授
|
測試女性性文化:台灣女作家的回應
|
| 17508 |
86-1
|
會議論文
|
范銘如
教授
|
「我」行我素-60年代台灣文學的「小」女聲
|
| 17507 |
86-2
|
會議論文
|
范銘如
教授
|
武俠小說-一種性別的文類?
|
| 17506 |
87-1
|
會議論文
|
范銘如
教授
|
合縱連橫-50年代台灣青年文學
|
| 17505 |
87-2
|
會議論文
|
盧國屏
教授
|
漢字特質與詩歌形式之互動
|
| 17504 |
87-1
|
會議論文
|
盧國屏
教授
|
漢字在文化進程中之功能與意義
|
| 17503 |
88-1
|
會議論文
|
盧國屏
教授
|
建構傳統訓詁表層與深層的複合價值
|
| 17502 |
94-2
|
會議論文
|
殷善培
副教授
|
漢代郊祀歌〈日出入〉章考釋
|
| 17501 |
87-2
|
會議論文
|
殷善培
副教授
|
窮塞主與傳奇體 : 宋人對范仲淹詞文非議的文體學意涵
|
| 17500 |
87-1
|
會議論文
|
殷善培
副教授
|
樂緯初探
|
| 17499 |
93-1
|
會議論文
|
殷善培
副教授
|
漢武帝的郊祀改制與郊祀歌
|
| 17498 |
92-1
|
會議論文
|
陳仕華
教授
|
環境與文獻流變 : 以類書為例
|
| 17497 |
91-1
|
會議論文
|
陳仕華
教授
|
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書後
|
| 17496 |
92-1
|
會議論文
|
陳仕華
教授
|
章學誠會通思想在目錄學上之意義
|
| 17495 |
94-1
|
會議論文
|
陳仕華
教授
|
<<文獻通考.經籍考>>的引文問題
|
| 17494 |
87-2
|
會議論文
|
趙衛民
教授
|
余光中論
|
| 17493 |
83-2
|
會議論文
|
陳慶煌
教授
|
西廂記研究的回顧與省思
|
| 17492 |
82-2
|
會議論文
|
陳慶煌
教授
|
西廂記的造型藝術--以張生形象之轉化為例
|
| 17491 |
78-2
|
會議論文
|
陳慶煌
教授
|
五四以後傳統文學的承續及其困境 : 以創作為例
|
| 17490 |
78-2
|
會議論文
|
陳慶煌
教授
|
《西廂記》戲曲藝術對後世的影響
|
| 17489 |
83-2
|
會議論文
|
陳慶煌
教授
|
台閣文學的集大成--論楚望樓駢文屬對之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