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論文
學年 | 109 |
---|---|
學期 | 1 |
出版(發表)日期 | 2020-12-01 |
作品名稱 | 委內瑞拉糧食生產體系與短缺之研究:過程與機制 |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 Venezuela's Food Production System and Shortage: Process and Mechanism (2001-2014) |
著者 | 黃富娟 |
單位 | |
出版者 | |
著錄名稱、卷期、頁數 | 問題與研究 59(4), p.95-142 |
摘要 | 本文目的在探究委內瑞拉查維茲總統執政期間,以國家力量打造的國有糧食生產體系與相關制度,為何以及如何導致委內瑞拉走向更仰賴糧食進口,並於國際石油價格崩跌之後陷入嚴重的物資「短缺」。 本文從制度論出發,制度互補作為分析架構,並結合國家角色與國家結盟進行分析,目的在探究2001~2013年間查維茲總統在「糧食主權」和「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國家轉型」政策框架下啟動的一系列糧食與農業政策,包括:土地改革與再分配、糧食市場銷售計劃、食品加工與零售部門國有化,以及價格和匯率控制等政策,如何衝擊本地生產,導致更依賴進口。 研究結果顯示,查維茲一系列政策,重組了土地產權、糧食生產體系、市場制度和分配機制,雖形成「混合市場經濟」,但由國家主導並掌控價格制定和供應分銷體制,具「官僚價格協調經濟」特徵。私有食品加工部門因為被「徵收」或進料限制,造成生產下降;反之,國有糧食生產體系之主體「社會經濟部門」,卻因政府的「最高售價限制」與「市場價格」之間持續擴大的差距,強化了「投機/套利」誘因,而導致「短缺」和黑市交易。國家又變相地擴大「徵收」,以及價格控制的範疇與數量。最終,政策制度抑制了私部門的生產,又變相地鼓勵國有生產體系去投機,導致國內生產下滑,更仰賴進口。 |
關鍵字 | 糧食生產體系;糧食主權;糧食短缺;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 |
語言 | zh_TW |
ISSN | 0591-2539 |
期刊性質 | 國內 |
收錄於 | TSSCI |
產學合作 | |
通訊作者 | |
審稿制度 | 是 |
國別 | TWN |
公開徵稿 | |
出版型式 | ,電子版,紙本 |
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1183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