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論文
| 學年 | 97 | 
|---|---|
| 學期 | 2 | 
| 出版(發表)日期 | 2009-06-01 | 
| 作品名稱 | 翻譯、詮釋、權力意志 | 
|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Will-to-Power | 
| 著者 | 陳佩筠 | 
| 單位 | 淡江大學英文學系 | 
| 出版者 | 臺北市: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 著錄名稱、卷期、頁數 | 中外文學=Chung-Wai Literary Monthly 38(2)=425,頁 169-195 | 
| 摘要 | 翻譯與詮釋兩個概念之間有一些共通之處。翻譯與詮釋都必須面對一個根本問題:我們在詮釋什麼?翻譯什麼?當這個問題以「什麼」作為起始時,這個「什麼」就不可避免地指涉某個尚未明瞭的東西,某種無可名狀、不可辨別,但卻又並非不存在的東西。因此詮釋與翻譯往往處於一種進退兩難的處境。一方面,詮釋需要參照,也就是說,它必須是根據某個東西進行閱讀與解釋,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詮釋必須以不同方式述說,它扮演一個差異的角色,每一個詮釋都與其他詮釋不同。各個詮釋的目的既相同也不同。翻譯的概念與詮釋相似但絕非同一,原文作為翻譯的參照點理應是翻譯的客觀標準,因此「忠於原文」向來是翻譯的指導原則,但是也正因為譯文與原文不可能完全相同,翻譯的任務也就在於表現差異。翻譯與詮釋最為不同的部份,也許可以簡略的說,翻譯更關注譯出語與譯入語之間的轉換。
 要思考翻譯與詮釋所處的兩難處境,「意義」的問題舉足輕重,可以說,各個翻譯與詮釋之間上演著作者、讀者、譯者、詮釋者等人之間的意義控制的鬥爭。本文從尼采的「權力意志」的說法,以薩拉馬戈的《里斯本圍城史》一書為例,試圖尋找一個重新思考翻譯與詮釋共同面臨的兩難處境的新方向。 | 
| 關鍵字 | 翻譯;詮釋;權力意志;里斯本圍城史;忠實;自由;translation;interpretation;will-to-power;The History of the Siege of Lisbon;principle of fidelity;freedom | 
| 語言 | zh_TW | 
| ISSN | 0303-0849 | 
| 期刊性質 | 國內 | 
| 收錄於 | |
| 產學合作 | |
| 通訊作者 | |
| 審稿制度 | 否 | 
| 國別 | TWN | 
| 公開徵稿 | |
| 出版型式 | ,紙本 | 
| 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626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