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
|
期刊論文 |
中文系 |
漢代社會與漢代詩學 |
85-1
|
專書 |
中文系 |
兩岸文學論集 |
86-1
|
專書 |
中文系 |
中國古典詩學論稿 |
80-1
|
專書單篇 |
中文系 |
臺靜農老師的文學思想 |
81-1
|
專書單篇 |
中文系 |
論施叔青早期小說的禁錮與顛覆意識 |
89-1
|
會議論文 |
中文系 |
台灣社會主義文藝理論的在出發--新生報<橋>副刊的文藝論事(1947-1949) |
88-2
|
會議論文 |
中文系 |
大東亞文學在滿洲國 |
87-2
|
會議論文 |
中文系 |
憂鬱的寓言者 |
86-1
|
專書 |
中文系 |
想像鄉土.想像族群 : 日據時代台灣鄉土觀念問題 |
78-1
|
專書 |
中文系 |
理想主義者的剪影 |
84-1
|
專書 |
中文系 |
大陸新時期文學概觀 |
85-2
|
期刊論文 |
中文系 |
活著--讀張賢亮(我的菩提樹) |
86-1
|
期刊論文 |
中文系 |
想像鄉土.想像族群--日據時代臺灣鄉土觀念問題 |
71-1
|
期刊論文 |
中文系 |
稱子與稱錘 : 論賴和小說的思想性 |
72-2
|
期刊論文 |
中文系 |
卡夫卡的再審判 |
72-2
|
期刊論文 |
中文系 |
卡夫卡的再審判 -續完- |
74-1
|
期刊論文 |
中文系 |
形象塑造的知性風貌--盧卡契[Georg Lukacs] 文藝理論札記 |
72-1
|
期刊論文 |
中文系 |
最後的牛車:論呂赫若的小說 |
78-1
|
會議論文 |
中文系 |
清黃-論魏晉府學的社會意義 |
83-1
|
期刊論文 |
中文系 |
書齋.城市與鄉村 |
79-1
|
期刊論文 |
中文系 |
在前哨-讀楊守愚小說 |
70-1
|
研究獎勵 |
中文系 |
漢代社會與漢代詩學 |
87-1
|
研究獎勵 |
中文系 |
中國古典詩學論稿 |
86-1
|
研究獎勵 |
中文系 |
兩岸文學論集。 |
85-1
|
研究獎勵 |
中文系 |
書齋、城市與鄉村─日據時代的左翼文學運動及小說中的左翼知識份子 |
80-1
|
研究獎勵 |
中文系 |
理想主義者的剪影 |
76-1
|
會議論文 |
中文系 |
論施淑青早期小說的禁錮與顛覆意義 |
85-1
|
會議論文 |
中文系 |
感覺世界-30年代台灣另類小說 |
84-2
|
會議論文 |
中文系 |
感覺世界 |
74-1
|
會議論文 |
中文系 |
清貴 : 論魏晉詩學的社會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