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皇帝入蜀事件研究:兼論蜀道交通 | |
|---|---|
| 學年 | 107 |
| 學期 | 2 |
| 出版(發表)日期 | 2019-07-25 |
| 作品名稱 | 唐朝皇帝入蜀事件研究:兼論蜀道交通 |
|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 |
| 著者 | 古怡青 |
| 單位 | |
| 出版者 | 五南出版社 |
| 著錄名稱、卷期、頁數 | |
| 摘要 | 唐朝皇帝走不同的陸路或水路的入蜀路線,實具有不同的政治、軍事或經濟考量。從唐朝三位皇帝四次入蜀,所選的蜀道路線,反映出一次比一次驚險與狼狽,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越來越衰弱。唐朝皇帝因關中事變,四次仰賴蜀道往漢中或成都逃難,最後都能安然返回首都,唐朝遂能維持而不亡,可知「蜀道」是延續唐朝政權的重要傳驛交通路線,唐朝政權興衰與「蜀道」密切相關。 安史之亂後,唐朝皇帝透過有效掌管西北地區的監牧制度,運用西南巴蜀地區在經濟軍事上的優勢,成功以蜀道作為交通運輸的逃難路線,使得唐朝政權得以度過危局。安史之亂後,唐朝國祚仍能延長一百多年,除因社會力仍可支撐外,當與唐朝能夠掌控西北的監牧與西南巴蜀的後方補給,具有莫大的關係。唐僖宗入蜀奔逃,以及黃巢之亂,唐朝已無力挽回危局,因而走向滅亡。 |
| 關鍵字 | 入蜀事件;蜀道;驛道;交通 |
| 語言 | zh_TW |
| ISBN | 9789577635204 |
| 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115870 ) |
| SDGS | 良好健康和福祉,陸域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