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特性與兒童醫療照顧
學年 89
學期 1
發表日期 2000-11-04
作品名稱 父母特性與兒童醫療照顧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著者 郝充仁; 胡登淵; 鄭志宏
作品所屬單位 淡江大學保險學系
出版者
會議名稱 跨世紀危險管理與保險學術暨實務研討會=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isk Management & Insurance Conference,2000
會議地點 臺中, 臺灣
摘要 人類的生命過程中,兒童時期扮演著「為未來打基礎」的角色,兒童的健康不只影響現在,也會影響到未來。然而,我們觀察兒童每個階段的成長,不難發現兒童在身心各方面發展上未臻成熟,必須部分或完全依賴他人的照護,兒童醫療需求行為上更是如此。因此,兒童保健在理念上主體是兒童,但行為決策上卻是由成人來主導。為人父母者是家庭的舵手,自然而然能直接地了解兒童健康狀況。在傳統社會觀念下,多半認為母親是擔任照顧子女的主要角色;許多經濟文獻在探討兒童醫療行為時,也以「母親的效用」為分析架構來說明兒童醫療行為。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觀念的變遷及「女權意識」的抬頭,「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家庭角色似乎開始模糊,許多婦女不再以家庭為生活重心,而逐漸地投入就業市場。就此一現象,引發了我們開始去思考幾個問題:探討兒童醫療需求時,除了以「母親」為分析主軸外,是不是也應該加入「父親」的因素來考量?「父、母特性」與兒童醫療行為之間有怎樣的關連?綜上所述,我們的研究目的有下列幾項:(1)討論父母的特性因素對兒童醫療需求的影響。許多文獻在探討兒童健康需求時,多以母親的效用為出發點,認為兒童的健康會影響母親的效用,母親為了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必須去注意到兒童健康與否(Goldman和Grossman( 1978)),但Goldman和Grossman及其後續研究者的文章中,只有考量到母親單方行為,而沒有考量到父親的行為,所以本文的目的是把「父親」納入考量也引入 Grossman( 1972)的觀念,來發展一套父母對兒童醫療行為的理論模式。(2)採用 Heckman(1979)提出的「二階段樣本選擇模型」來估計實証結果。在文獻上多認為醫療服務使用有二階段決策行為的特性。所謂二階段決策行為就是消費者(病人),在第一階段作「就醫與否」之決策,稱為「接觸決策」(Contact decision);在第一階段決定就醫者,進一步在第二階段決定「就醫次數」之謂「頻率決策」(Frequency decision)。基於此一特色,本文採用Heckman(1979)所提出的二階段樣本選擇模型來估計實証結果。本文使用的資料為美國衛生及人力部門規劃調查的「1987年美國醫療支出調查」(National medical expenditure survey 1987; NMES-2)資料做為分析的依據。以0到18歲兒童及其父母為研究對象,「看醫師次數」為被解釋變數,性別、年齡、教育水準、保險身分、工資率等諸多因素,都將納入分析中,以作為解釋變數。另外,NMES-2在有關於「醫師密集度」方面的資料略顯不足,所以本文將利用美國健康專業部門(Bureau of health professions)在1993年所作的「地區資源檔案」(Area resource file 93; ARF93)來計算出醫師密集度。本文第一部分為緒論,說明父母特性對兒童醫療行為的影響,進而引發研究動機,並敘述本文的研究目的。第二部分為文獻回顧及理論模型的修正,文獻回顧部份可分為Becker(1965)、G rossman(1972)和Acton(1975)及後續研究、Goldman和Grossman(1978)及後續學者三個部分作一歸納整理,而理論模型部份引入父母的特性和Grossman(1972)的觀念加以改良。第三部分為資料來源與變數設定,我門會在此章介紹NMES-2,並對我們所設定的變數作一說明。第四部分是運用Heckman二階段樣本選擇模型來估計。第五部分為本研究的結論與未來發展。
關鍵字 醫療照顧;接觸決策;父母特性;健康資本;頻率決策;Medical Care;Contact Decision;Parent Characteristics;Health Capital;Frequency Decision
語言 zh_TW
收錄於
會議性質 國內
校內研討會地點
研討會時間 20001104~20001104
通訊作者
國別 TWN
公開徵稿 Y
出版型式 紙本
出處 跨世紀危險管理與保險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頁82-102
相關連結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95228 )

機構典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