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古典詩學研究」的反思及其轉向
學年 100
學期 2
出版(發表)日期 2012-07-01
作品名稱 當代「中國古典詩學研究」的反思及其轉向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Reflections on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ics” and Its Turns
著者 顏崑陽
單位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出版者 臺中市:東海大學文學院
著錄名稱、卷期、頁數 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Tunghai Journal of Humanities 53,頁1-32
摘要 晚清以降,中國知識分子追求現代化已歷百年;而中國古典詩學的研究,就在這一歷史情境中,與總體文化、社會變遷各環節同一軌跡。如今正是反思、批判而尋求「轉向」之可能的關鍵時刻。 反思當代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有二個最值得深思的基本問題:一、一個當代學者如何自覺而建立兼具「傳統意識」與「社群意識」的「歷史性主體」?二、當代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如何從「理論消費」走道「理論生產」;以超離過度仰賴西方理論的困局,而建立一個民族文學知識的「自體完形結構系統」? 近幾十年,臺灣中文學術界的古典詩學研究,大致以「純粹性審美」的詮釋視域為主流。這一詮釋視域所預設的詩歌本質論,是將詩歌孤立在古代人們社會文化生活之外,看做是一種「靜態化」的有機性語言形構,而藉由聲律與意象表現詩人審美經驗抒情性作品;必須是「無關實用」而以表現「自身之美」為目的之詩,才是藝術性的「純詩」。 近些年,兩岸學界對中國古典詩學的研究,已展現一種新的轉向:相對於「純粹性審美」的詩學而言,所關注的問題已從主體內在審美經驗及作品語言形構,轉向外在文化、社會情境;甚至從內外彼此滲透的新視域,詮釋在這情境中,人之與人與物與事的存在「關係」,以及文本的生產過程及其符碼化的機制與形式。詩的文化性、社會性意義取代純粹審美性意義,而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關鍵字 中國古典詩學; 文學本質; 歷史性主體; 自體完形結構系統; 純粹性審美; 文化社會詮釋視域;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ics; essence of literature; historical subjectivity; selfcontained unified system; pure aesthetics; socio-cultural interpretive perspective
語言 zh_TW
ISSN 1607-2014
期刊性質 國內
收錄於
產學合作
通訊作者
審稿制度
國別 TWN
公開徵稿
出版型式 紙本
相關連結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83324 )

機構典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