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小說」大不同--論「續金瓶梅」對原書的悖離 | |
---|---|
學年 | 91 |
學期 | 2 |
出版(發表)日期 | 2003-06-01 |
作品名稱 | 「世情小說」大不同--論「續金瓶梅」對原書的悖離 |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 Variations of Chinese Secular Novels: The Case of Jin Ping Mei and Hsu Jin Ping Mei |
著者 | 胡衍南 |
單位 |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
出版者 | 臺北縣:淡江大學 |
著錄名稱、卷期、頁數 | 淡江人文社會學刊=Tamkang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15,頁1-26 |
摘要 | 《金瓶梅》以其對於「家常日用,應酬世務」的精細描寫,自晚明以來即取得「奇書」的尊榮地位;相較之下,紫陽道人(丁耀亢)《續金瓶梅》的藝術成就只能說是平平。讀書欲藉釋儒道三教宗旨評古鑒今,並反省明王朝政權亡的原因,基於這樣的「使命感」,可耀亢只得背棄笑笑生所開創的那對市井生活純粹描寫的風格,轉而以市井生活為背景,反射出晚明政治破敗、社會混亂、道德淪喪的因由。於是《金瓶梅》裡的家庭,在《續金瓶梅》被更廣大的人生場景給取代;《金瓶梅》裡的市井,到續書那兒也失去隱喻的功效。 然而《金瓶梅》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尤其包括它拋棄傳統「大敘事」寫作模式、改採「世俗化」細節描寫所形成的美學風格,以及因而開啟之新的、甚至是具備現代意義的文風。不過這樣一股專注於日常人倫及生活細節的文風,固然在《金瓶梅》之後促成了世情小說的繁榮景象,但是建立在晚明浮華靡爛物質基礎上的這股寫作傳統,卻隨著明帝國的沉亡而滲入了其他的質素。那些蘊藏著「文以載道」之集體無意識的儒生,一面從天理、法統、道德的角度詮解《金瓶梅》之旨意,一面又將國家興亡的存在處境譜成新的詠嘆調,使得在它之後的明、清世情小說,在「世俗化」的傾向上遠不及」《金瓶梅》。 本文即試圖籍《續金瓶梅》證明這種差異。 |
關鍵字 | |
語言 | zh_TW |
ISSN | 1029-8312 |
期刊性質 | 國內 |
收錄於 | |
產學合作 | |
通訊作者 | |
審稿制度 | 否 |
國別 | TWN |
公開徵稿 | |
出版型式 | ,紙本 |
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401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