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裏的變態、至樂之父與精神分析情境
學年 94
學期 1
出版(發表)日期 2006-01-01
作品名稱 《沉默的羔羊》裏的變態、至樂之父與精神分析情境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Perversion, Father-Jouissance, and the Psychoanalytic Situation in Jonathan Demme's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著者 黃涵榆
單位 淡江大學英文學系
描述 計畫編號:NSC95-2411-H032-015 研究期間:200608~200707 研究經費:120,000
委託單位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就拉崗(Lacan)精神分析觀點而論,當父之名無法妥善發揮導引主體慾望與符碼 運作之功能,亦即象徵秩序之式微,另一猥褻的「至樂之父」(Father-jouissance) 將直接以「享受」之命令操控、糾纏主體。正是由此一面向我們得以觀照恐怖文 學(the Gothic)傳統與後現代性之間詭異、疊合之關聯。本計畫將探討戴米 (Jonathan Demme)的《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如何透過集精 神分析師、美食家、藝術與音樂鑑賞家、狂熱份子、變態殺人兇手等身份於一身 的萊克特(Hannibal Lecter)妖魔性之形象,將此一社會文化面向推向更恐怖變態 的程度。第一部分將影片置放於美國恐怖文學與連續殺人故事傳統之中,以文 類、概念與經驗上的界線模糊性、殺戮與邪惡之美學化、與道德評價之曖昧性等 主題為分析之焦點。第二部分討論萊克特與史特琳(Clarice Starling)之間的移情 (transference)與精神分析情境,更細緻地處理做為「至樂之父」的萊克特如何 扭曲象徵之父與有道德的精神分析師之角色,也就是如何挑動、聽見、並享受史 特琳的創傷。此一部藉由探究拉崗在不同時期提出關於分析師角色與精神分析倫 理學不同之理論,驗證「《沉默的羔羊》是精神分析診療過程之最佳寫照」為謬 誤之觀點。第三部分將前兩部分歸結之概念延伸到當前後現代「快感社會」之分 析。在此一社會中,享受和大量消費對體(the Other)已被提升至命令之位階,或 者說,在此一變態之社會文化脈絡中,「至樂之父」取代象徵之父:主體因而享 受到更多自由,或更落入猥褻暴戾的超我(superego)的掌控?透過拉崗精神分析 倫理學,本研究計畫最終將對後現代「主體之命運」提出意識形態批判,期望從 中衍繹出一些有助於反思主體救贖之道德觀點。
關鍵字
語言
相關連結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4709 )

機構典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