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
學年 | 107 |
---|---|
學期 | 2 |
出版(發表)日期 | 2019-03-25 |
作品名稱 | 以中文作為普遍語言: 透過萊布尼茲之著作及其論據看中國在啟蒙時期歐洲的形象 |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 The Chinese as the Universal Language: Imagining China during the Enlightenment in Europe through Leibniz’ Writings and His Sources. |
著者 | 馬朱麗 |
單位 | |
描述 | |
委託單位 | |
摘要 | 本一年期的研究其目標在以普遍語言的角度,去理解並分析中文並透過萊布尼茲的著作及其著作本源的論述,來瞭解啟蒙時期的歐洲是如何想像中國。 本研究目的在於分析萊布尼茲在其著作中對於中國語文的論述及其論述根據,此論據至今仍在東方主義及殖民言論中被用來作為否定中國思潮為哲學思想的依據。萊布尼茲,一位曾在此領域進行嚴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認為中文不僅為一普遍語言,同時也是無法抽象思考的語言,本研究的內容就是要對萊布尼茲如何建立這樣的想像,提出一些過渡性/臨時性的解釋,希望能更進一步地解構此一想像,並和緩殖民地異質性理論的論點。 既然對於中文及中國思潮的呈現是一個由多重意象形成的整體,而這些意象又來自於十六世紀時所引進對中國的知識,要理解並破除現今歐洲和法國思維中仍存留著的東方主義,就要對這些意象的來歷作一系譜學式的整理,辨識它們是何時、被何人所引進的、當時如何被理解,而萊布尼茲身為親華者,在此一時代背景中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他對於中文又有甚麼樣的看法。 此研究的重要性來自於它的實際性。法國大學的語言哲學課程及哲學師資培育課程中,教導學生中文不能進行哲學思辯和不能產生抽象概念的這種觀念。 |
關鍵字 | |
語言 | en |
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1168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