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
學年 | 101 |
---|---|
學期 | 1 |
出版(發表)日期 | 2013-01-31 |
作品名稱 | 半導體聯盟的科技創新與競爭動態:兼採量化與質化研究 |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 Competitive Dynamic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Semiconductor Alliances: a Joint-Research b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
著者 | 文馨瑩 |
單位 | 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
描述 | 計畫編號:NSC99-2410-H032-006-MY2
 研究期間:201108~201207
 研究經費:517,000 |
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摘要 | 半導體聯盟的科技創新與競爭動態:兼採量化與質化研究 本研究計畫試圖整合知識基礎觀點 (Grant, 1996; Kogut & Zander, 1992; Kogut & Zander, 1993) 與動態競爭策略 (Chen, 1996; Chen & Hambrick, 1995; Chen, Smith, & Grimm, 1992), 來探索國際聯盟夥伴的知識與地理因素, 如何共同影響其科技創新策略, 並將實證研究聚焦在半導體產業。此研究方向係延伸計畫主持人近期將發表的國際聯盟研究論文 (Wen & Chuang, 2009; Wen & Chuang, Forthcoming), 而由一個質性的次計畫與另一個量化的次計畫所共同組成。 前述論文先後以兩個樣本 (640個至少有一個台灣公司夥伴, 和7,030個至少有一個中國或南韓公司夥伴所組成的國際聯盟), 來驗證知識與地理因素如何影響聯盟的治理模式決策—契約或合資。該針對開發中國家的研究發現, 知識因素在特定時空情境下對合資治理模式比較具影響力, 包括地理位置在開發中國家、由非知識競爭的夥伴組成、愈近期組成的聯盟。 然而, 兩份初稿先後在四次國際研討會報告,與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SSCI)審議時 (Wen & Chuang, 2007; Wen et al., 2009), 審議者曾指出該研究的侷限, 為知識與地理因素的衡量問題。前述論文係引用SDC聯盟資料庫中的產業碼 (four-digit SIC code)來代表知識的範疇, 並以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來代表地理因素, 故兩種衡量均較為靜態與狹隘。為進一步克服此衡量的侷限, 本人計畫進行國際研發聯盟的個案研究, 來深入探索知識內涵與跨組織、組織內兩層次的例規, 如何影響科技創新的策略過程與競爭後果。 本質性的次計畫將研究由台灣的半導體設計公司(達盛電子)和日本半導體整合裝置製造者(NEC), 自2006年組成的ZigBee研發聯盟。此研究係根據意圖性的抽樣原則 (Eisenhardt, 1989), 選出此國際聯盟來呈現兩家在知識範疇互補的公司, 如何透過共同研發新科技標準的解決方案, 來強化彼此的競爭優勢。本研究除了在跨組織的層次上, 應用由行動-回應構成的對偶性競爭動態分析架構之外, 也將在組織內的層次上, 展現策略聯盟如何扮演推動聯盟夥伴之策略變革的過程(Barr, Stimpert, & Huff, 1992; Crossan & Berdrow, 2003; Huff, Huff, & Thomas, 1992) , 以及如何發展科技創新的動態能耐(Eisenhardt & Martin, 2000; Helfat et al., 2007; Teece, Pisano, & Shuen, 1997) 。 接著, 本量化次計畫則將治理模式決策的研究重心, 放在地理因素的多樣性上。由於實證範疇聚焦在知識代碼為半導體的1,692個聯盟(仍取樣自SDC資料庫), 夥伴來自全球30個開發中和已開發國家。除了檢測地理的不對稱性如何影響國際聯盟的決策之外, 本計畫特別將此樣本分為兩個次樣本──有無前20大半導體公司參與該聯盟(有前20大佔25%), 以進一步比較大小規模公司之間的知識不對稱性(Wen et al., 2009), 對聯盟策略的影響, 特別以半導體此一科技密集產業為焦點 (Helfat & Raubitschek, 2000)。 |
關鍵字 | |
語言 | en_US |
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1032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