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歌德與席勒在德國文學史上之地位與李白、杜甫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極為相似。席勒之個性酷似杜甫,悲天憫人,憂圓憂民;而歌德之個性卻與李白至為神似,在中德兩圈民族中享至高之尊崇。雖然兩人的家世不盡相同,然而自幼兩人在文學的創作才華和敏銳的詩歌感悟力方面卻無二致。
歌德和李白一樣,兩人同屬天才橫溢,其無比超強創造力和活躍生命力的詩人,兩人學生卻偏嘗艱難,險阻與內在的矛盾和奮鬥,可說他們的長處,也是他們的短處。兩者的精神層面(哲學思想)倒不盡相同,歌德的宇宙觀與宗教觀可明顯看出深受聖經,基督教之薰陶;而李白則因喜好道士神仙,與道士交往密切,深受道家思想之影響,致有遁隱山林之內在傾向與經歷。
歌德的詩崇尚自然,才氣縱橫,寫物抒情,呼之欲出,其野玟魂"迄今仍廣為普世人類所傳誦,鍋足珍貴的是他的文學世界觀及不拘泥於狹隘的民族文學之寬闊胸懷,故足可與荷馬,但丁,莎士比亞並列為西方世界最偉大的四位詩人。李白的詩之長處,則在於有神韻,有意境,同時又有氣勢,絕無纖弱平滯之病,在拯少的文字裡,表現豐富的感情和明朗的山水形車,色彩鮮明,音韻和諧,詩味無比濃厚,在中國文學史上被認為是集漢魏六朝以來的詩的大成者,且賦予詩的新生命,而讓杜甫能夠繼承下去。
對於歌德,李白這兩位集中、德兩個民族詩歌創作大成的文壇巨學之介紹謹陳管麗之見,期收拋磚引玉之效,並就教於先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