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論文
學年 | 102 |
---|---|
學期 | 2 |
出版(發表)日期 | 2014-06-01 |
作品名稱 | 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的文化原料性、不定式文本再製與多元價值兌現 |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 The Cultural Ingredientability in Chinese Classical Fiction: a Contention of Contexts in Non-Designate Reproduction and Negotiation of Multiple Merit |
著者 | 顏崑陽 |
單位 |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
出版者 | 花蓮縣: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
著錄名稱、卷期、頁數 | 東華漢學=Dong Hw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19,頁281-328 |
摘要 | 近現代以來,古典小說的研究,主要路數大約有四:一為版本考證,以定其真偽、繁簡、良窳;二為從純文學觀點,詮釋作品自身的母題要素、主題意義、敘述結構、場景與人物描寫的修辭技法,以及由此所產生的審美效果,並評斷其藝術價值;三為從「文學實用」的觀點,詮釋或評斷小說在政教諷諭上的功能、效用;四為離開小說自身文本性的位置,另從庶民社會史或文化史的觀點,將小說當作「史料」,考察它所承載的古代社會或文化的歷史經驗現象及事實。本論文從上述四種研究路數轉向,另拓創新的詮釋視域:不離開小說自身的文本性位置,亦即研究對象是「小說」文本,而不是僅將小說當作「史料」,去研究庶民社會史或文化史;但卻不預設「純文學本位」觀點,而轉從社會、文化的進路,詮釋小說內、外在之「意義生產」的因素、條件及過程。從這個研究進路,本論文所提出的創發性論點是:中國古典小說名著都具有「文化原料性」的特質,故其文本沒有一種繫屬於「定身作者」或繫屬於「定式結構」的「定指主題」之意義;而始終處在多數參與者不斷進行「不定式文本再製」,從而再現其意義,並兌現其價值的生產過程中;故而沒有唯一固定的作者、沒有不可更改的「定本」、也沒有封閉不變的「意義」。從作者身分到文本形式、內容都始終處在「開放性」的狀態中,而不斷進行「意義」的再生產。 |
關鍵字 | 中國古典小說;文化原料性;文本再製;意義;再現;價值兌現 |
語言 | zh_TW |
ISSN | 1726-8265 |
期刊性質 | 國內 |
收錄於 | |
產學合作 | |
通訊作者 | |
審稿制度 | 是 |
國別 | TWN |
公開徵稿 | |
出版型式 | ,電子版,紙本 |
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993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