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
學年 | 93 |
---|---|
學期 | 1 |
出版(發表)日期 | 2005-01-01 |
作品名稱 | 從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的建構論「詩美典」的多面向變遷與叢聚狀結構(I) |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 |
著者 | 顏崑陽 |
單位 |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
描述 | 計畫編號:NSC94-2411-H032-012 研究期間:200508~200607 研究經費:543,000 |
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摘要 | 本計畫所擬訂的題目是:〈從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的建構論「詩美典」的多 面向變遷與叢聚狀結構〉。 本項研究整合兩個子題:(一)「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的建構」,主要針對 一九六0年間,由旅美漢學家陳世驤教授所提出中國詩歌相較於西方之「敘事」,乃以 「抒情」為其特質,並形成既普遍又源遠流長的傳統。其後,高友工、蔡英俊、呂正惠、 張淑香、龔鵬程、柯慶明、蕭馳、孫康宜、鄭毓瑜等,相繼論述,儼然形成譜系。本研 究計畫擬反思此一論述譜系,分析批判其正負面意義與價值,揭明此種覆蓋性「大論述」 對多元文化詮釋視域之遮蔽,以及所預設單一線性文學史觀與孤樹狀結構圖式的詮釋效 用和局限。(二)提出另向詮釋與重構的芻議,即「詩美典」多面性變遷與叢聚狀結構。 將由《易經》所涵的宇宙觀,即中國民族在文化上普遍的形式意識型態,以及詩學上「集 體意識與個體意識」、「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感性抒情與知性窮理」、「擬代模 式與自敘模式」、「概念表達式與意象表達式」、「浮變性聲律與定格性聲律」六組與 題素及形構有關的相對性因素,以解釋「詩美典」變遷的軌則與結構體系。 此一計畫執行完成,將可建立新的詮釋典範,而與「抒情傳統」的論述進行對話, 並應用於對中國文學歷史現象的詮釋。 |
關鍵字 | 詩美典;變遷;結構;抒情傳統 |
語言 | |
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6583 ) |